在国产谍战剧的“英雄谱”里,于和伟一向是那种不声不响,却能把角色演到骨头缝里的狠角色。《觉醒年代》里他是陈独秀,《三体》里他是史强,《城中之城》里一身金融“深水炸弹”的狠劲刚落地,但真正让他在谍战迷心中封神的,却另有其人——年定邦,《零下三十八度》的灵魂所在。若将谍战剧比作冬天的黑夜,这部作品就是黑夜里那束让人突然清醒的冷光,锋利、冷峻、直击人心。
![]()
故事表面从一张“回关内的通行证”开始,实际上,它撕开的是两个灵魂长达数年的隐秘挣扎。九一八事变后的满洲国,压抑得像冰层下的暗流,人人都在隐忍,人人都想逃。年定邦和妻子常青终于盼来离开这片苦地的机会,原本以为明天太阳升起,两人就能像普通夫妻一样重新开始。但往往命运就跟那零下三十八度的风一样,刺骨,凶狠,不给人喘息。
常青表面是医生,内里却是抗联暗线。手术刀握得稳,信念握得更稳,哪怕明天就能自由,她也不会在国家生死存亡的节点掉链子。一批日军军火即将秘密运往前线,那可是能压垮抗联的致命一击。她知道,走不了,也不能走。而年定邦——一个曾经主张抗日却被军统内部残酷现实狠狠打碎过信仰的人——又陷入了他拼命逃离的那个世界。
![]()
妻子不能走,他也不走,但两人的理由却像两条暗河,各自奔涌、却不敢相交。谍战剧最扎心的不是刀枪,而是信任——尤其是爱人之间的信任,一旦动摇,伤口比子弹还深。夫妻之间的谎言就像雪球,一个谎要用十个谎去圆,一个秘密能撕开两个世界的裂缝。年定邦不知道常青是抗联,常青不知道他是假死离开的军统。两人面对彼此时,既要装作无所畏惧,又要偷偷为对方挡住凶险,每一步都是在钢丝上跳舞。
军统盯上了年定邦,用常青的命威胁他执行任务,一边是旧体系的黑暗,一边是妻子的安危,他步步煎熬。而常青那边,抗联兄弟们一个个前赴后继,让她更加无法退缩。从夫妻冷战到并肩作战,从互相隐瞒到互相撑住,这对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最终在枪火中完成了信念的对接——不是你影响了我,而是时代让我们一起站到了正确的地方。
![]()
这段“双线隐瞒、双重身份、双向觉醒”的叙事方式,像是谍战剧的王牌桥段被拉满了力度。不是谁牵着谁走,而是两人同时经历破碎与重建,互为守护,共同重生。
于和伟在这里把“一个男人的崩溃与担当”演到细枝末节。他不是冷血特工,更不是万能英雄,他是一个被时代推到悬崖边的人,害怕、纠结、彷徨,同时又不得不坚强。他每一次沉默,都藏着快要压垮的秘密;每一次动手,都带着必须活下去的决绝。他不是“天生传奇”,而是“被逼成钢”,这也正是谍战剧人性光芒所在。他的崩溃很真实,他的成长很刺痛,他的爱很克制,他的选择很硬气。
![]()
相比之下,王丽坤饰演的常青争议不小。观众吐槽她“该动情时没情绪、该爆发时没力度”,多少影响了角色的应有魅力。但常青的角色本身硬核:柔软外表下藏着惊人的韧劲,做医生救人,做暗线救国,是绝不退缩的钢铁之花。哪怕有人觉得演绎不足,角色本身依旧亮眼。
《零下三十八度》最狠的一点,是它不是靠大场面堆砌,而是靠一对夫妻的隐秘战争,把“冰点之下的信念温度”烘得沸腾。反派不是某个人,而是时代的残酷;真正的重头戏不是枪响,而是心响。
![]()
它告诉观众:并不是所有英雄穿着风衣端着枪,有时候他们就在你身边,悄无声息、默默承担。他们的选择支撑了历史,而历史也记得他们最平凡的样子。
这部剧之所以值得二刷,不是因为爽点,而是因为它把谍战的底色从“智斗”拓宽成“情感+信仰+觉醒”,把人物的命运写得像刀锋一样锋利,也像火焰一样明亮。
如果把谍战剧比作象棋,那么《零下三十八度》这盘棋走得既冷且准——不用喊杀声,也能让人心里战栗;不靠外放情绪,也能燃起最深的热血。
这样的谍战剧,不仅该看,更值得记住。